劳动能力鉴定,是对工伤职工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组织进行技术性等级鉴定的工作。近年来,我市在坚持保障劳动能力鉴定工作法度的同时,大力推进劳动能力鉴定优办快办,积极开展上门服务、优化环节、委托鉴定等一系列人性化服务举措,将“温暖人社”落到实处,让职工感受到鉴定工作的温度与速度。
劳动能力鉴定现场,医疗专家仔细面检
异地鉴定
【资料图】
开通“跨省专班车”
“能在家乡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真是太方便了,减少了千里奔波之苦,还省下了交通成本,感谢你们的贴心服务。”近日,家住汉源县唐家镇的方某某及家人为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供的异地劳动鉴定便民服务点赞。
原来,在2020年4月12日,方某某在新疆乌鲁木齐市一处工业园区装卸货物时,不慎从货车上摔下,导致头部严重受伤。2022年3月病情相对稳定后,方某某家人向我市人社部门咨询劳动能力鉴定事宜。按属地管辖原则,方某某需要前往新疆乌鲁木齐市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然而,方某某伤情严重、行动不便,且四川、新疆两地路途遥远,他不仅身体吃不消,还会花费巨大。
于是,我市人社部门积极为方某某家人出谋划策,建议他们向新疆乌鲁木齐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说明情况,申请异地鉴定。同时,还告知了相关咨询电话,并留下方某某家人的联系方式。在三方共同努力下,我市接收了乌鲁木齐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劳动能力鉴定委托书。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严格按照要求,认真为方某某开展了劳动能力鉴定,并将相关资料邮寄新疆,免去了方某某和家人来回奔波之苦。
一直以来,为提升劳动能力鉴定质效,我市都在积极作为,科学施策。我市对重症和高龄行动不便的伤病者实行“上门鉴定”;对居住地和受伤地距离遥远的职工开展“委托鉴定”,与新疆乌鲁木齐市、青海西宁市、西藏山南市、山东临沂市、重庆江津区等地搭建相互委托的桥梁,切实做到让群众少跑路。此外,我市还以招聘会、进企业调研等为载体,加大对劳动能力鉴定的宣传工作,让此项工作被越来越多的社会公众所熟知。
精准鉴定
提供个性化服务
伤残群众是社会救助的一个重要群体。为伤残群体提供劳动能力鉴定,让他们尽快享有国家规定的工伤待遇、病退后的养老待遇或病残津贴待遇,是我市人社部门一直以来的服务宗旨。
为此,我市人社部门严格落实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审议并作出鉴定结论的机制,完成雅安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组成人员的调整工作,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成员全程参与鉴定,对照标准、集体讨论、反复核实、作出结论,形成相互监督机制,提高鉴定过程透明度。
对劳动能力医疗卫生专家库进行调整和补充,共选聘194名劳动能力鉴定医疗卫生专家,充实专家队伍。制定《雅安市劳动能力鉴定医疗机构、医疗卫生专家双随机抽取办法》,规范抽取流程,确保鉴定医疗机构和医疗卫生专家“双随机”抽取的公开公正。
为强化自我约束和外部监督机制,我市定期、不定期深入排查鉴定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点,对关键环节、关键风险点进行重点防控。加强医疗卫生专家的培训;在每次评审会开始前开展警示教育,筑牢评审专家和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成员的思想防线,提高拒腐防变能力;积极接受市人社局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科监督,对基金监督中指出的问题立行立改,严格工作规范。
为确保结论准确,我市根据工伤职工受伤害情况,采取不同科别专家共同把脉,对照标准,依法依规精准鉴定,避免出现单科鉴定的疏漏,确保鉴定结果真实无误。鉴定中遇到疑难案件,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及时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再与医疗卫生专家商定作出最终评审结论,确保鉴定精准。
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诉求无小事。接下来,我市人社部门将进一步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将“我为群众办实事”精神付诸实践,切实方便工伤职工、用人单位,不断提升我市劳动能力鉴定服务水平和服务质效。
刘敏雅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郑瑶
标签: